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汾西县放大彩票公益金聚合效应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省福彩中心 编辑:省福彩中心 2022-12-30 17:31:00

今年以来,汾西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中央彩票公益金撬动作用,持续推动村级集体产业、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互促共融、同频共振,打造了一套山区县乡村振兴模式,形成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带,建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活现代化两个示范核,打造了以僧念镇段村为中心的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86个行政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坚持党建引领和市场推动“双发力”,推进集体产业持续发展。该县整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央省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金等,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一村一品”确定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入股分红、带动务工等方式,村级规划、乡镇审核、部门论证,一村一策,“遍地开花”上项目,实现了“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人人有帮扶”的发展目标。产业模式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运作”。成立汾西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个乡镇子公司和8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搭建起县乡村三级涉村投资平台。设立发展基金,打造专业团队,变政府“给钱”为“给项目”,全力支持村投平台在主推服务、主抓基地、主上项目上做文章,形成了“多个管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三级平台主导、精准实施滴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今年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3000万元,村均收入达到34万元以上。

坚持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双提升”,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引导17个村共建产业联盟党委3个,120余个专业合作社同行政村共建功能性党支部86个,建立庭院党小组1600余个,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把全县93个村(社区)划细划小为1600余个“微网格”,同步设立党小组,配备“专兼辅”网格员,形成“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纵向联动体系,用“红色微网格”织密乡村治理网络;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示范区内的原僧念镇中学和段村小学旧址改造成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和段村党员教育基地,并将县域内刘家庄村抗日游击队等红色资源和师家沟清代民居等国情教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了集党史教育、国情教育、乡村振兴教育于一体的培训基地示范带。截至目前,依托基地开展各类研学、培训150余期5500余人次。实施村级阵地提档升级项目,15个村先行建成公共浴室、洗衣房、理发室“三件套”,31个因灾受损村级党群中心全部提档升级,支持39名省直机关定向选调生抱团实施17个服务群众创新项目。推广“幸福积分”管理办法,评选乡村两级星级文明户8500余户。

坚持招才引智和培才育才“双联动”,推进乡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推进“县校合作”招才引才。开展“县校合作、基地共建”行动,同清华、同济、山西农大等省内外高校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乡村交通振兴、科研成果转化等32个基地,吸引两个博士团来汾调研,清华、北大、山大等200余名学子来汾支教、实习实训,柔性引进5名博士研究生,全职引进20名硕士研究生,回引43名在外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加强教育培训培才育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全县93个村(社区)全覆盖。建设省级定向选调生培养锻炼基地,51名选调生在乡村一线实践锻炼、蹲苗成长。选派乡村两级工作队94支288人,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用好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同步课堂”,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31期1.3万余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1500余名。印发实施《汾西县关于广聚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人才引进、培育、保障、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确定10条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汾西县推动产业、组织、人才“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耦合联动。聚焦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上项目、提质量,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带动全县86个村集体稳步增收;聚焦示范区两个教育基地抓培训、强实效,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十百千”计划,辐射带动10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培养10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1000名高素质农民和1000名农村实用人才;聚焦示范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引能人、育新人,组织县委联系专家人才为示范区建设开展组团服务,回引培育一批优秀本土人才投身示范区建设,推进各类人才资源向示范区集聚,把示范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区、组织振兴区、人才富集区”,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提供“汾西经验”。(郭庆华)